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度分析:基于核心区东营市的分析
作者: 张萃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东营市  经济与环境  协调  可持续发展  
描述: 黄河三角洲位于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在地区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地域范围包括东营和滨州两市全部,以及与其相毗邻,自然环境条件相似的潍坊北部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乐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和烟台莱州市。共涉及6个设区市的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六分之一东营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区,黄河在东营市境内流入渤海。东营是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核心区域。高效生态是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必由之路,东营也必将成为高效生态建设的战略区域。高效生态经济是指具有典型生态系统特征的节约集约经济发展模式,表现为整个经济体系高效运转,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本文选取东营市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典型代表,通过对东营高效生态区内经济、环境的定性定量评价,进一步分析其经济和环境的发展和协调状况。对于推广到整个黄三角高效生态区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本文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指出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经济学,容易导致先污染后治理的短期行为,将阻碍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继而推动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产生,代表理论有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循环经济学等。其次,本文对东营市经济与环境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经济上,东营市实现了快速发展;环境上,虽然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但是污染严重和资源过度开发的问题仍然突出。再次,本文建构了具有指数层、系统层、子系统层、指标层四层结构的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指标体系。运用了频度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相关系数法筛选指标以及熵值法对各指标体系进行赋权。调研东营市相关数据,运用该指标体系对其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东营市经济与环境综合发展水平一直略低于协调水平,近些年综合实力的逐步增强,综合指数有较快的提高,二者呈现出趋同形态的结论。最后,提出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路径及对策思路。
山东吕剧旦角唱法探析
作者: 文翠婷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吕剧   旦角   演唱方法  
描述: 吕剧是流行于山东地区的主要剧种之一,是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的代表剧种。吕剧是在民间说唱“山东琴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改革创新,吕剧发展迅猛,遍布山东全省。吕剧继承、发扬着中国戏曲艺术的特点,同时又创造性地发展了本剧种独特的地方特色和剧种风格。吕剧曲调简单朴实,唱词通俗易懂,其传统剧目多取材于民间传说故事,反映下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经过历代艺人的千锤百炼,大部分戏的故事性强,情节细致生动,群众语汇丰富,表演朴实自然,比较生活化。由于吕剧运用齐鲁乡音表现民间生活、民俗民情,充满人民的感情和生活气息,因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本文重点对山东吕剧旦角的唱法进行探析,这对今后进一步研究吕剧旦角的演唱提供有益的依据,同时,进一步加深和促进对吕剧演唱的理论研究。全文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对吕剧进行概括性阐述。这部分主要从山东吕剧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语言特色这两个主要因素来分析论述,从而使我们对山东吕剧的背景因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第二部分介绍吕剧的唱腔类型及特点。这部分先是对吕剧的主要的唱腔曲牌“四平腔”、“二板”以及其他唱腔曲牌进行分析,再从唱腔结构和吕剧的音乐伴奏方面介绍吕剧唱腔的特点。四平...
渔鼓戏老生唱腔与“民族声乐”男高音演唱技法的比较研究
作者: 朱晓龙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沾化渔鼓戏老生  民族声乐男高音  比较研究  
描述: “民族声乐”是中国人喜闻乐见的声乐表演形式。中国人建立自己的声乐学派,就是要在“民族声乐”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和发展。中国的“民族声乐”既要借鉴“西洋美声”,也应当继承中国的传统戏曲、地方民歌、以及中国各民族的演唱方法等。这不仅是声乐界的共识,也是几辈声乐工作者一直努力奋斗的方向。我们的继承工作应当广泛涉猎,择优取精,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做好对于地方戏曲、民歌,以及民族地区演唱方法和民歌的保护、传承和研究工作,其次要将这些宝贵的民间财富付诸于教学实践,融汇到民族声乐的教与学之中。这是一个既现实,又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一方面有利于传统演唱文化的保留与传承,另一方面,对于民族声乐的发展会起到巨大的催化作用。“民族声乐”男高音是极富个性的一个声部,铿锵、明亮、高亢。使用具有中国特色的表演风格和吐字技巧来演唱中国曲风的声乐作品,是“民族声乐”男高音的魅力所在,但是,高深的演唱技巧和丰富的表现力也使得“民族声乐”男高音的训练和发展非常艰难。要发展“民族声乐”,男高音声部是重点更是难点,值得多做研究和努力。沾化渔鼓戏是地方优秀剧种的一个代表。从传唱于当地流浪艺人的鱼鼓道情到被搬上舞台成为渔鼓戏,再到2009年沾化渔鼓新戏《追龙缸》在第三届中国——张家港全国小戏小品大赛夺魁,在全国赢得广泛好评,许多曲艺界的专家认为,渔鼓戏的表现力甚至已经超过吕剧。沾化渔鼓戏大胆的与外来戏曲融合,与当地民歌、号子结合,不断的继承、借鉴和创新,才成为了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形式。沾化渔鼓戏的成功,不仅因为它深深的扎根于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因为它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老生的音区、音色和舞台风格都与“民族声乐”男高音相似。而沾化渔鼓戏中的老生作为最主要的角色之一,在演唱技巧、音乐处理以及舞台表现上,都有许多值得研究和借鉴的优点。目前,相关部门对于地方戏的保护与研究继承工作也在蓬勃发展。2006年沾化对渔鼓戏进行整理搜集,重新组建渔鼓戏剧团,使得这一优秀剧种重新焕发生机。但是目前对于沾化渔鼓戏的理论研究还不多见,特别是针对渔鼓戏老生唱腔同民族声乐男高音的比较研究,更是少有人问津。笔者通过居住体验式的研究方式,实地进行田野调查。通过视频、音频摄录以及访谈的方法,获得了关于沾化渔鼓戏老生的第一手资料,并将沾化渔鼓戏老生与“民族声乐”男高音进行比较研究,在找出异同、找出特色的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沾化渔鼓戏老生的演唱技法和唱腔特色,进而大胆地应用到“民族声乐”男高音的演唱与教学当中,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民族声乐”的教学与演唱提供一份参考与借鉴。这篇文章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整体上介绍沾化渔鼓戏、渔鼓戏的音乐形态以及渔鼓戏老生的唱腔特点;第二部分将渔鼓戏老生同“民族声乐”男高音进行比较,找出二者的异同;第三部分论述渔鼓戏老生的唱腔对于“民族声乐”男高音演唱的启示有哪些;最后是作者的创新思路,试图说明“民族声乐”男高音事业的提高发展,应当并且可以从类似渔鼓戏这样的优秀地方戏中得以借鉴,汲取养分,从而进一步的创新发展。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