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渔鼓戏老生唱腔与“民族声乐”男高音演唱技法的比较研究
作者: 朱晓龙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沾化渔鼓戏老生  民族声乐男高音  比较研究  
描述: “民族声乐”是中国人喜闻乐见的声乐表演形式。中国人建立自己的声乐学派,就是要在“民族声乐”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和发展。中国的“民族声乐”既要借鉴“西洋美声”,也应当继承中国的传统戏曲、地方民歌、以及中国各民族的演唱方法等。这不仅是声乐界的共识,也是几辈声乐工作者一直努力奋斗的方向。我们的继承工作应当广泛涉猎,择优取精,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做好对于地方戏曲、民歌,以及民族地区演唱方法和民歌的保护、传承和研究工作,其次要将这些宝贵的民间财富付诸于教学实践,融汇到民族声乐的教与学之中。这是一个既现实,又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一方面有利于传统演唱文化的保留与传承,另一方面,对于民族声乐的发展会起到巨大的催化作用。“民族声乐”男高音是极富个性的一个声部,铿锵、明亮、高亢。使用具有中国特色的表演风格和吐字技巧来演唱中国曲风的声乐作品,是“民族声乐”男高音的魅力所在,但是,高深的演唱技巧和丰富的表现力也使得“民族声乐”男高音的训练和发展非常艰难。要发展“民族声乐”,男高音声部是重点更是难点,值得多做研究和努力。沾化渔鼓戏是地方优秀剧种的一个代表。从传唱于当地流浪艺人的鱼鼓道情到被搬上舞台成为渔鼓戏,再到2009年沾化渔鼓新戏《追龙缸》在第三届中国——张家港全国小戏小品大赛夺魁,在全国赢得广泛好评,许多曲艺界的专家认为,渔鼓戏的表现力甚至已经超过吕剧。沾化渔鼓戏大胆的与外来戏曲融合,与当地民歌、号子结合,不断的继承、借鉴和创新,才成为了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形式。沾化渔鼓戏的成功,不仅因为它深深的扎根于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因为它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老生的音区、音色和舞台风格都与“民族声乐”男高音相似。而沾化渔鼓戏中的老生作为最主要的角色之一,在演唱技巧、音乐处理以及舞台表现上,都有许多值得研究和借鉴的优点。目前,相关部门对于地方戏的保护与研究继承工作也在蓬勃发展。2006年沾化对渔鼓戏进行整理搜集,重新组建渔鼓戏剧团,使得这一优秀剧种重新焕发生机。但是目前对于沾化渔鼓戏的理论研究还不多见,特别是针对渔鼓戏老生唱腔同民族声乐男高音的比较研究,更是少有人问津。笔者通过居住体验式的研究方式,实地进行田野调查。通过视频、音频摄录以及访谈的方法,获得了关于沾化渔鼓戏老生的第一手资料,并将沾化渔鼓戏老生与“民族声乐”男高音进行比较研究,在找出异同、找出特色的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沾化渔鼓戏老生的演唱技法和唱腔特色,进而大胆地应用到“民族声乐”男高音的演唱与教学当中,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民族声乐”的教学与演唱提供一份参考与借鉴。这篇文章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整体上介绍沾化渔鼓戏、渔鼓戏的音乐形态以及渔鼓戏老生的唱腔特点;第二部分将渔鼓戏老生同“民族声乐”男高音进行比较,找出二者的异同;第三部分论述渔鼓戏老生的唱腔对于“民族声乐”男高音演唱的启示有哪些;最后是作者的创新思路,试图说明“民族声乐”男高音事业的提高发展,应当并且可以从类似渔鼓戏这样的优秀地方戏中得以借鉴,汲取养分,从而进一步的创新发展。
< 1
Rss订阅